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特色示范学校

上海市中职课程教材改革特色实验学校、上海市家庭教育示范校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 党史学习 - 正文

党史学习

中国共产党党史学习(十七):工农武装 红色政权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21-03-30 08:15 点击次数:

中国共产党党史学习(十七)工农武装 红色政权

工农武装 红色政权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失败并没有让毛泽东、朱德等共产党人失去信念。相反,他们前赴后继,突破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革命的火种有了暂时的栖身之处。此时,党内对于革命的前途问题所持有的意见并不统一,在四面重兵的包围下,如星星之火一般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如何长久存在,以及中国革命今后的发展方向等等这些战略问题,便提上了毛泽东的案头。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图片

“文家市转兵”后,毛泽东带着秋收起义的队伍来到了井冈山,开始了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艰苦斗争。1928年4月,朱德和陈毅率领着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起义农军辗转来到井冈山。朱毛两军会师,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队伍在井冈山落下了脚,但是不少人的心却落不下来,当时还很弱小的红军在极端复杂、恶劣的环境中奋斗,缺衣少食,经常处于优势敌军的“围剿中”,不少人对于红色政权能否长期存在,表现出悲观的情绪,甚至发出红旗还能打多久的疑问。

EFDB

毛泽东撰写的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资料图。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是1928年10月5日毛泽东为湘赣边界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写的决议的一部分。文章总结了湘赣边界斗争的经验,初步回答了中国革命的具体道路问题,并针对党内存在的各种过度激进的或悲观的思想倾向,科学地论证了红军和红色政权在中国存在和发展的5个条件:

1.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 ,反革命营垒内部不统一并充满矛盾。

因为有了白色政权间的长期的分裂和战争,便给了一种条件,使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共产党领导的红色区域,能够在四围白色政权包围的中间发生和坚持下来。我们只须知道中国白色政权的分裂和战争是继续不断的,则红色政权的发生、存在并且日益发展,便是无疑的了。

2.群众基础

中国红色政权首先发生和能够长期地存在的地方,是民主革命过程中工农兵士群众曾经大大地起来过的地方。此刻的红军,也是由经过民主的政治训练和接受过工农群众影响的国民革命军中分化出来的。

3.全国革命形势是向前发展的

现在中国革命形势是跟着国内买办豪绅阶级和国际资产阶级的继续的分裂和战争,而继续地向前发展的,所以,不但小块红色区域的长期存在没有疑义,而且这些红色区域将继续发展,日渐接近于全国政权的取得。

4.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红色政权存在的必要条件

虽有很好的工农群众,若没有相当力量的正式武装,便决然不能造成割据局面,更不能造成长期的和日益发展的割据局面。所以“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是共产党和割据地方的工农群众必须充分具备的一个重要的思想。

5.党的正确领导

红色政权的长期的存在并且发展,除了上述条件之外,还须有一个要紧的条件,就是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不错误。

E1A7

井冈山反围剿

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中,毛泽东指明了在反动统治薄弱的农村积聚力量,实行工农武装割据,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取得全国政权的道路。这是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的一个标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里程碑。

同年11月5日,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油灯下给中共中央写了一个报告。这个报告就是后来收入《毛泽东选集》中的《井冈山的斗争》。这份报告更系统的向中央阐述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这篇报告由湖南省代表袁德生从井冈山经安源赴上海,递交给中共中央,受到了高度重视,为中国革命探索出了一条新的道路。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图片

古田会议上关于建党和建军的正确决策,为形成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提供了可靠的思想保证。这个时候,毛泽东开始思考更大的问题,那就是中国革命的出路到底路在何方?

此时,在共产国际的影响下,中共的大多数领导人都推行“唯城市中心论”,在红四军不少官兵的内心深处对农村革命根据地搞工农武装割据能不能取得全国革命的胜利感到怀疑,弥漫着一种对革命前途感到渺茫的悲观情绪。

AD14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资料图

1930年1月5日,毛泽东在离古田会议会址不远的协成店给红四军第一纵队司令员林彪写了一封信,这就是后来收入《毛泽东选集》的那篇著名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毛泽东在信中提出:那种“全国范围的、包括一切地方的、先争取群众后建立政权的理论,是于中国革命的实情不适合的”。

他指出:中国是许多帝国主义国家互相争夺的半殖民地,由此就发生统治阶级内部长期混战的现象,有了红军和游击队的存在和发展的可能,有了在四周白色政权中小块红色区域存在和发展的可能;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也就是在局部地区内的革命政权)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必然结果,并且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重要因素

118D2

毛泽东总结了各地红军、游击队和根据地建设的经验,指出必须采取“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是经由乡赤卫队、区赤卫大队、县赤卫总队、地方红军直至正规红军这样一套办法的,政权发展是波浪式地向前扩大的等等的政策”。他着重地指明坚持农村根据地斗争的意义

毛泽东的上述论述,实际上提出了把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在农村地区开展游击战争,深入进行土地革命,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待条件成熟时再夺取全国政权的关于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思想。这标志着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已初步开辟出来了。

毛泽东在文末这样写道:“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