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上海科技管理学校东湖1501班的韩雨,自入学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学校组织了制冷类竞赛的兴趣小组活动。我动手能力强,积极报名参加了这次活动。一开始,我们只是简单训练一些管道制作的基本方法。先练基本功,然后通过层层筛选,最终确认参加制冷类竞赛的名额。当我走到训练场地的时候,我才发现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对手,他们大家都在积极训练,每一个人都不想被淘汰,大家都很认真地听指导老师的每一句话,我心里也默默地告诉我自己:加油!
2017年全国机械行业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三向杯”制冷设备安装与调试技能大赛我校选拔参赛选手,通过我的努力,最后我成功晋级。此次比赛一共留下了四位同学,我们每天从早上训练到晚上,早上6点起床晚上8点才休息,而我们的教练赵杰云老师也在每天陪着我们训练。我们早晨到实训室门口,赵老师已经早早地站在那等着我们了,我们晚上回去休息,而赵老师则是继续呆在实训室帮我们整理第二天的要训练的材料。我们不懂的就问老师,老师也细心地帮我们解答。每天都会遇到一些不同的问题,老师就一点一滴地教我们,直到我们听懂,然后去做,直到成功的那一刻。我们每次比赛的工具和材料等都是赵老师严格按照官方发布的材料清单表配的,这样我们用和比赛一样的工具,到比赛的时候就,不会是因为是不一样的工具而影响比赛速度。通过一个月的训练我们整体水平大幅度上升,但对于这次比赛来说还是有点懵懂,第一次参加这么大规模的比赛难免有点激动。比赛要求要在四个小时内做出一套制冷系统并且开机达到规定的温度,虽说是两个人配合完成,但对于这么大的工作量我们心里还是有点压力的。通过这次比赛,我们了解了比赛的流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知道了自己专业知识的匮乏,视野还不够宽广,这些都促使我们更有热情地去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在2017年全国机械行业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三向杯”制冷设备安装与调试技能大赛我获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
转眼间第三学期,我听说这学期还有专业比赛,去年的比赛是全国机械行业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而这次则是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更严格难度也更大。这次比赛我校只有两个名额,一人一队。这次比赛和上次比赛最大的不同是:这次比赛是一个人完成两个人的任务,任务包括管道制作、排污、保压、充冷媒、接线、开机调试、排故等,要压缩在四个小时内完成,任务非常艰巨。同时在这期间我还参加了另一场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上海赛区的选拔赛,我很荣幸成功晋级,成为上海代表队唯一的一名成员参加全国选拔赛。对于国赛和世赛来比,世赛的要求更加苛刻,要学的东西更多。这次比赛我们更加认真训练,把上次的失败化为经验,认真训练。临近比赛我们一直没回家,日复一日训练,我们的教练赵老师帮我们安排训练计划,我们每天都按照赵老师的训练计划去训练,老师也每天都陪着我们指导我们。国赛结束后我又投身训练世赛,全天训练。这一次我获得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制冷和空调设备安装与调试赛项三等奖,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第12名的成绩。
第四学年开始我们班级其他同学已进入实习期,而我则是留了下来参加2018年中国技能大赛制冷工(制冷与空调)赛项。从一开始的懵懂到现在的茁壮成长,我学到了不少东西。还记得参加第一次比赛时的激动、手舞足蹈、左顾右盼,到现在的淡定、从容,在训练过程中从来都不关心别人做的怎么样,我只注重我自己的行为,我做好当下最好的自己。2018年的暑假我们就开始训练直至比赛开始。2018年夏天的上海台风肆虐,但是我们没有间断我们的训练,甚至周末我们都坚持训练。这次比赛于之前比赛的内容不一样,这次比赛的内容有CAD制图(占15%)、理论(占15%)、实操(占70%)。相比之下这次的任务比以往要多。指导老师赵老师则是让我们白天实操训练,晚上理论和CAD制图练习。赵老师把近1000多道理论题全部讲了一遍,我们每天都会做一套试卷,CAD制图一天一份有的时候甚至三份。因为这次比赛的奖励政策很诱人,只要能进入前15名即可获得制冷高级工证书,我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比!我们跟着赵老师安排的训练计划练习,每天都很有序地做好每一件事,每天都过得很充实。2018年10月14日比赛结束我得知我获得了总成绩第四名,荣获二等奖,并且获得了制冷高级工证书。
参加了那么多的比赛,我学到了很多很多东西,同时参加这类比赛也是对一个人各方面能力的锻炼,遇到事情的应变能力以及与裁判沟通的能力等。在这个过程中所得到的经验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很重要。想要取得比赛成功,我总结了要以下几点:一是要有个优秀的领导者;二是本人要明确目标和坚定信念;三是学校各方面的支持及设备耗材工具等。在此,我感谢学校和教练老师的大力支持,让我在比赛中成长,收获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