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四风”,树立“敢于担当”的风格和作风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心得
张 平
“敢于担当”是习近平同志纵论新时期用人导向时特别突出强调的一条。这和“信念坚定”一样,是对干部精神状态和从政作风的基本要求。“敢于担当”针对的是现在干部队伍中一个带有普遍性的“软肋”,针对“四风”的,最近上海一位领导人指出对于上海来说,“敢于担当”则是我们最重要树立的品格和作风,最重要补齐的“短板”,也是做好群众工作急待解决的问题。
1.“不敢担当”是“四风”最突出的表现
闻人校长在代表班子所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学习中谈到我们学校“四风”的主要表现:在形式主义方面,主要问题是存在“重形式、轻实效”,工作布置多,要求高,抓过程跟踪少,抓具体落实少,轻举措,轻指导的现象;在官僚主义方面,主要问题是存在“重研究,轻倾听”,解决问题研究多,倾听群众意见少;在享乐主义方面,主要问题是存在“重现状,轻创新”的现象;在奢靡之风方面,主要问题是存在“重形象,轻成本”的现象。我认为他提出的这些问题看得准,摸得透,集中到一点就是我们的一些干部存在着“不作为”“不担当”的问题。
不敢担当就是指我们的一些同志的肩膀在变“软”。不敢担肩胛、不敢担责任、不敢拍板、不敢唱“红脸”,甚至还有的同志在重担面前推责诿过,矛盾面前绕道而行,遇到焦点让别人“出头”,自己相机再出手这样的“滑头”作风。总之面对大是大非不亮剑,面对矛盾不敢上,面对危机不挺身,面对歪风邪气不敢“翻脸”。这种“不敢担当”,纵有千条万条的理由,说到底还是把个人的荣辱进退,功过是非放在第一位,而心中既无“国家利益的最大化”,更无“群众利益的具体化”。在工作困难面前摆“花架子”,虚应故事、敷衍了事就是形式主义的典型表现;在改革面前推托卸责、绕道而行、无所作为就是当前官僚主义的一大习气;而安于现状、害怕风险、不思进取,只保平安本身就是新形势下的“享乐主义”。所以我们说不作为、不但当就是“四风”最突出的表现。
2.科技管理学校的示范校建设以及实现十二五规划的目标迫切需要一大批敢于担当的领导干部
为什么当前领导干部最重要的风格和作风是敢于担当呢?这是因为学校的发展已到了一个特定阶段,这个阶段性说到底就是一句话“没有改革创新不能前进”。
这些年学校的改革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12年,学校通过了上海教育评估院组织的“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评估”、“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专项评估”和新一轮“上海市中小学行为规范示范校评估”,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得到评估组专家的充分肯定。通过全面加强教学质量,实施德育三年工作目标,创建新一轮行为规范示范校,有力促进了我校整体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为创建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特色示范学校,为实现十二五规划制定的目标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和有利的条件。
但是我们也要清楚地看到学校进一步的发展还存在着很多制约的因素和困难:一是受到土地面积的制约只能通过内涵建设在“精、强、特、优”上下工夫;二是受到同类学校竞争的压力,如果我们不进则退,很快会被淘汰出局;三是专业建设创新不够,专业的品牌效应还不强;四是教学上还没有根本转变传统的教法,培养的学生动手能力还不强;师资队伍还没达到“理论上能说,实践中能做”的双师型的要求;六是德育工作还不能做到使学生真正成为“准职业人”的目标;七更重要的是在各级领导干部和教职工中出现了“精神懈怠”的状况。这些情况表明,学校的发展既站在了一个较高的起点,但碰到的问题、遇到的矛盾也是独特的,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没有习惯的路径可以沿袭,更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从硬件建设转向内涵发展的创新驱动,是一条全新的路,闯出这条路,面前有障碍、有误区,甚至有陷阱。因此我们既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义无反顾的毅力,也要有耐得住一时寂寞,脚踏实地干几年的定力。如果说没有一批“敢于担当”的双肩,必然会扛不住风风雨雨,所以说学校发展的特定阶段迫切需要一大批“敢于担当”的领导干部。
3、敢于担当的风格和作风
“敢于担当”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就是要牢固树立敢为人先的意识,从‘稳’的思想,“守”的观念,“怕”的心理中解放出来,以国家利益和群众利益为重,做到敢为人先,奋发有为,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两点:
1)勇于探索,勇挑重担,敢于负责
学校的改革进入了深水区,我们正在“涉险滩”,转变发展模式已到了攻坚阶段,正在经历“惊险一跳”。在这样的关键时刻,我们的领导要本着对学校教职员工高度负责的精神,在问题面前不回避,在矛盾面前不退宿,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全局抓在手里,把方向把在头里,把责任但在自己的肩头,就要敢于善于“下最后之决心”,就要对大局负责,对后果负责,对整个队伍负责。
2)敢想敢干,敢于承担风险,敢于碰硬
可以说学校的改革,到了“啃硬骨头”的阶段。我们的一系列改革,都可能会碰到利益固化的藩篱,会涉及权利格局的调整,也会触及既得利益群体的得失,会有很大的风险。面对这样一种挑战,如果没有“敢于碰硬”的担当,就会望而却步,退避三舍,就会阻碍学校进一步发展壮大。
敢不敢担当,不是个人性格问题,甚至也不只是从政风格问题。有的同志,为什么不敢担当,有的同志,为什么那么“怕”,既要顾虑创新的风险,又要留意“关系”和“票选”,既要留心一时的“人望”又要顾及身后的留名。因为过多的考虑的是一己的荣辱进退,唯独不在意国家利益和群众的福祉。所以,“党的干部对群众有真感情,一切以群众利益为重,才能敢负责、敢担当”,韩正同志这句话,是说到了“不敢担当”的深层和实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