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就是生命”,一句最普通不过的话,然而,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对此并没有切身的体会与感悟,而对于许多从事医疗急救的医务工作者来说,却有一种特殊的感受。2005年4月的一天,在松江东部开发区一个建筑工地内发生了一起重大在建厂房坍塌事故,整个现场一片狼藉,伤员不计其数。当松江区医疗急救中心的俞根火接到求助电话时,他立即通知下属的调度中心。然而,当时承担整个松江地区急救任务的全部6辆救护车都在执行任务。与时间赛跑就是与病魔抗争,情况十分危急。于是,调度指挥中心的负责人员立即使用GPS(全球车载卫星定位系统)进行监测,结果发现,正好有3辆急救车刚刚完成任务,在返回急救中心的途中。于是,调度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立即通知这些车辆前去救援。结果,这3辆车在15分钟内几乎同时到达现场,并对伤员立即展开了救治和转运,使得事故伤亡程度降到最低。
走进位于松江新城的医疗急救中心,几辆挂有“党员示范车”牌子的救护车格外吸引人的眼球。据中心主任王兴建介绍,自从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之后,为了落实区卫生局提出的“医院诚信服务十项承诺”,医疗急救中心相应提出了“诚信急救服务承诺”。这一承诺要求,在接到病人电话求助后,急救中心车辆必须在15至20分钟内赶到救助现场。15到20分钟,对于市中心地区来说可能相对容易做到,可对于地域范围较广的松江区来说的确不易。而这一切的取得与“党员示范车”活动的开展密不可分。
据了解,自从“党员示范车”活动开展以来,急救中心一线的广大党员医务人员纷纷踊跃参加。他们在自己值班救护车的显要位置摆放了“党员示范车”的牌子,并佩戴标有姓名、党员标识的胸牌,带头履行服务承诺。“党员示范车”活动的开展不仅展示了急救一线党员的良好形象,更是对他们党性觉悟与意识的有益锻炼。
“我们就是跟时间赛跑的人,多一分一秒,就多一个生命的存在”,这句来自一辆“党员示范车”上一位急救人员的朴素话语得到了广大急救人员的强烈认同。在一个酷热难熬的盛夏,急救中心突然接到一个求助电话,位于松江最南端的叶榭镇有位服毒的年轻妇女急需抢救。正在值班的顾颖和陆琴两位医生得知后,立即奔出值班室,冲向急救车。他们穿小路过大道到达目的地后,发现这名妇女面部、嘴唇已经发紫,呼吸微弱;当他们将她抬上车时,这名妇女已经停止了呼吸,心脏也停止了跳动。然而,两名医生并没有放弃救治的努力,他们一边给病人吸氧,一边努力给她打开静脉通路,并进行胸外按压、心肺复苏。1分、2分、5分、20分,病人仍然没有呼吸,心脏也无任何反应。许多人认为这名妇女已经完全没有救活的可能。然而,两名医生仍然没有放弃,26分钟过去了,只见陆琴突然喊道:有了,有了,心跳有了。于是,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用药……抢救工作继续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最终这名妇女被成功救活,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被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自从‘党员示范车’活动开展以来,我们这里经常收到群众寄来的感谢信,而感谢的对象常常都是示范车上的党员同志”,王兴建向记者表示。作为松江区首批党建示范点之一的急救中心党支部,“党员示范车”无疑是其中最主要的示范内容所在,“党员示范车”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社会认同。“开展‘党员示范车’活动,我们实际上就是要用党员的形象带动职工,让群众来监督我们的党员,促使其他的员工跟上来,从而真正实现示范的效应。”王兴建进一步补充道。
(相关地址:http://www.jfdaily.com/zbsh/node49247_1_2/node49259/200808/t20080807_3372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