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特色示范学校

上海市中职课程教材改革特色实验学校、上海市家庭教育示范校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 党建动态 - 正文

党建动态

理论宣讲: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手段

作者:谢 越——中共四川省委讲师团副团长 来源: 发布日期:2008-09-05 00:00 点击次数:

    语言交流是人类最基本的思想文化传播方式。语言交流形式具有纸质媒体、视频媒体、网络媒体不可替代的独特魅力和作用,它可以使主讲人与听众产生互动、形成心灵共鸣,使听众感悟和接受深刻的道理。这种面对面的语言交流如果有明确的主题、有选定的主讲人、有组织起来的一定数量的听众、有演讲提纲,就是我们所说的“宣讲”。

    古今中外,不管什么政党、什么组织、什么团体,凡是要赢得执政地位、巩固执政地位,或完成某项政治、经济、文化任务,总要首先大力宣讲自己的政治主张,以期争取舆论的主导权,进而赢得民众的普遍支持。正因为“宣讲”在传播思想观点、争取人心方面具有如此巨大的作用,所以它不可避免地成为政治家们实现自己政治目的的有效工具。

    两千多年前,孔子周游列国传播儒家思想,靠的是什么?那时没有任何现代传播手段,就是靠面对面的宣讲。据说孔子有贤人七十二、弟子三千,其学说主张广为传播,算得上是中国最早的“宣讲家”。靠雄辩的口才闻名天下的还有战国时期的著名纵横家张仪,他的宣讲很有征服力,纵横捭阖,游说诸侯,为秦朝统一中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外国政要候选人在竞选期间为了击败对手、赢得选民的支持,总是要发表经过精心准备的竞选演说,这也是在充分利用宣讲的功能。

    总之,古今中外的各种事例都说明,宣讲在引导舆论、征服人心方面具有十分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每前进一步,都要围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广泛而深入的宣传和讲解。尽管宣讲的内容、形式、规模各不相同,但是,目的都是争取广大人民群众对党的主张的理解、信任、拥护和支持。这既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也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社会思潮日益复杂,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统一思想的难度越来越大。广大干部群众对于深层次、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的理论问题,关注度越来越高,因而对理论宣讲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因此,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宣传党的创新理论,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干部和群众、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

    理论能否深入人心、有效引领社会思潮,很大程度上要看理论宣讲能否普遍打动人心。要做到普遍,就要有尽可能多的干部群众直接面对面地接受宣传教育;要做到打动人心,就要有吸引教育对象、便于教学互动的宣传教育方式。这就对党的宣传思想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大规模的理论宣讲活动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理论宣讲是理论宣传工作的一种创新,它的显著特点,是有组织、有计划、由各个层次的宣讲人员直接面对广大干部群众口头宣传讲解党的理论。这是新时期引领社会思潮的一种重要的政治活动,是直接面向广大干部群众进行双向思想沟通的一种最便捷的交流方式。它直接面向广大听众,传播快、声势大、互动强、影响广,有很强的造势效应,这对于引导舆论、凝聚人心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可以使宣讲者及时把握听众的反应,有针对性地进行现场交流、探讨、答疑,是一种最易互动的宣传教育手段。实践证明,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根据需要在全国组织开展的多次理论宣讲活动,反应热烈,效果良好,达到了宣传理论、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推动工作的目的。

    理论宣讲能否真正征服听众,宣讲的内容对广大听众能否真正达到入耳入脑入心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理论宣讲者的综合水平。

    宣讲者要讲政治。理论宣讲是完成政治任务的组织行为,政治性、政策性要求很高,宣讲者必须做到政治上清醒坚定,在思想上行动上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一致。要自觉遵守政治纪律,牢记内部研究无禁区,公开宣讲有纪律,决不信口开河,决不哗众取宠,决不传播噪音杂音。

    宣讲者要懂业务。理论宣讲的目的是把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说清楚、讲明白,为广大干部群众所理解、所接受,宣讲者必须做到业务精,不仅要熟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还要有深厚的政策理论功底,有精湛的演讲技巧、富有感染力的教态以及善于表达的讲演口才。

    宣讲者要“三贴近”。各地区、各部门的情况千差万别,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各有不同,宣讲者必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了解那些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容易引起情绪波动和思想困惑的问题,善于联系并针对不同的实际情况组织宣讲内容,善于运用群众熟悉的典型事例阐明深刻的理论,善于借用群众易懂的知识解疑释惑,善于和群众进行自然亲切的交流与沟通。

    当前,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领域广泛应用,深刻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与观念,特别是互联网已成为各种社会思潮、各种利益诉求的集散地,成为意识形态较量的一个重要战场。

    互联网虽然不像现场宣讲那样能够造成与众多听众同步互动的声势浩大的效应,但是,互联网可以储存和传播宣讲的音像内容,并利用其海量、面广、分散、多点、互动、便捷等特点,发挥持续的重复性的教育、引导、交流、切磋的作用。

    为了掌握信息化条件下宣传思想工作的主动权,占领网上文化传播的制高点,积极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正确的思想理论占领互联网阵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广大网民正确区分什么是科学的理论,什么是错误的认识;什么是崇高的理想,什么是狭隘的追求;什么是健康的学问,什么是腐朽的观念;什么是先进的文化,什么是没落的文化;什么是高尚的情操,什么是低俗的情趣;什么是合理的诉求,什么是无理的要求,等等。

    在这些问题上,优秀的理论宣讲通过互联网将大有作为,可以持续发挥澄清是非、解疑释惑、理顺情绪、坚定信念、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作用,极大地拓展正面舆论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充分发挥运用科学理论引领社会思潮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