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特色示范学校

上海市中职课程教材改革特色实验学校、上海市家庭教育示范校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网站 - 防疫工作 - 正文

防疫工作

结核病防治知识

作者:周良燕 来源: 发布日期:2019-03-15 00:00 点击次数:

结核病防治知识

一、结核病的基本常识

   结核病是一种可以防治的慢性传染病。它是因机体免疫力下降,感染结核杆菌后所致,全身各个器官均可受累,但以肺部最为常见。本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列为乙类传染病进行专病管理。人群普遍易感,15-54岁青壮年发病居多占80%左右,全年均可发病。病源体为结核分枝杆菌,在被感染结核菌后,约1/10的人终身有可能发病。

 近年来,全球结核病疫情呈上升趋势。据我国统计资料表明,结核病是目前在校生影响学业、因病休学的重要疾病之一,是危害学生健康的常见病。

 (一)肺结核病的传染源

   肺结核病的传染源主要是排菌的肺结核病人(尤其是痰涂片阳性未经治疗者)。当病人咳嗽、喷嚏或大声说话时,肺部病灶中的结核杆菌随呼吸道分泌物排出到空气中,健康人吸入后发生结核感染,形成原发病灶发生结核病。一般每个排菌的肺结核病人一年可传染10-20个人。所以,早期发现病人,控制传染源非常重要。 

   (二)肺结核病的传播途径

    肺结核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呼吸道经飞沫传染和尘埃传染。感染的次要途径是经消化道进入体内,如饮用未经消毒的带有牛型结核分枝杆菌的牛乳,可能引起肠道等感染。

    结核病是如何传染的?当传染性肺结核患者通过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等方式经鼻腔和口腔喷出体外,在空气中形成气雾(或称为飞沫),较大的飞沫很快落在地面,而较小的飞沫很快蒸发成为含有结核菌的“微滴核”,并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如果空气不流通,含菌的微滴核被健康人吸入肺泡,就可能引起感染。

   (三)临床表现

    被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不一定发病,是否发病要看每个人感染结核感菌的多少、毒力强弱、体质、心理、精神、营养、生活(学习)环境等因素,一般被感染者中10%的人可能发病。 

    肺结核患者的主要表现有:低烧乏力、食欲减退、盗汗、妇女有月经不调等全身症状,肺部有咳嗽、咯痰、咯血、胸痛或不适、呼吸困难等表现。由于现在一些患者抗生素的广泛运用等导致症状不典型或无自觉症状(特别是学生),加之以上这些症状属非特异性,只有在体检透视时才发现肺上有阴影而被发现。病人早期发现、旱期诊断较为困难。还有一些患者忽视病情未就诊,成为隐性传染源,这是导致学校肺结核暴发流行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般而言,凡有咳嗽、咳痰二周以上或咯血,痰中有血丝者,该患者有就有可能患了肺结核病,属重点筛查对象,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二、学校的结核病疫情及特点

   (一)学校疫情特点

    1. 学生结核病早期症状不典型、体征不明显,甚至无自觉症状,易忽略。

    2.  好发年龄一般在12岁以上,中学生居多。

    3. 学生患者治疗效果好,治愈率高。 

    4. 人群集中,易发生暴发流行。 

   (二)为什么青少年学生易受肺结核等传染病的危害?

    1.青少年学生都正处于青春发育阶段,内分泌变化快,心理不成熟,情绪易波动,再加上各种营养需求量大,容易造成营养缺乏,加之学习紧张,精神压力大,休息时间少等诸多原因,导致了抵抗力下降。 

    2.青少年学生由于距接种卡介苗的时间较长,特异性免疫水平降低。

    3.由于多数患病学生症状不典型,对咳嗽发烧不在乎,家长又不了解,老师也没注意到,如果学生本人不说,就容易掩盖病情,不能做到早期发现,早期隔离、早期治疗。

    4.学校是人群高度集中的场所,学习、住宿环境拥挤。肺结核是通过飞沫经呼吸道感染传播的慢性传染病,一旦有肺结核病患者,就更易在校园引起传播。 

三、肺结核病的防治措施

1.肺结核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咳嗽、咳痰2周以上,应当怀疑得了肺结核,要及时就诊。

2.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掩口鼻,戴口罩可以减少肺结核的传播。

3.规范全程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以治愈,还可以避免传染他人。

4.出现肺结核可疑症状或被诊断为肺结核后,应当主动向学校报告,不隐瞒病情、不带病上课。

5.养成勤开窗通风的习惯。

6.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膳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抵御疾病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