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简历
丁如许,1952年3月出生于江苏省泰州市。荣获“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省中学特级教师”称号。曾在江苏省泰州中学工作,任班主任、政教处副主任、附属初中常务副校长。现任上海晋元高级中学德育处主任。
教 育 理 念
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实施者,也是连接学生、学校与家庭的关键环节,为学生创造和谐、生动、宽松的成长环境,是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责任。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要始终牢记自己的职责,努力做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合作者和服务者,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民主开放的班级管理、家校携手的和谐合作,用心去探索德育工作的新境界。
教 育 名 言
终身学习,不懈追求。
教育思考与实践
丁如许长期致力于班主任工作的实践和理论研究,取得显著成绩。先后担任了17年班主任,所带班均被评为校先进集体,并获省先进集体称号。他在班级活动、班级管理、家校协同教育、班级文化建设、班主任科研等方面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班主任》等国家和省市级报刊发表德育类文章200多篇。其著有《中学班级全程系列活动》、《青春的足音》、《心灵的感受》、《中学班会课》等专著9部,代表作《让班级活动成为闪光的珍珠链》被载入《中国著名班主任德育思想录》,《班级活动创新》收入全国著名优秀班主任系列讲座光盘,华东师大、南京师大等十多家高校班主任教材收入其研究成果。他的论文曾获江苏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及省市级奖励20多项。《文汇报》、《教师报》、《新华日报》等报刊对他的德育探索作过专题报道。他曾应邀在北京、天津、江西、河南、黑龙江、四川等16个省市讲学300多场。丁如许被聘为上海市普陀区“十一五”教师培训专任教师。
精 彩 回 放
丁如许一踏上讲台就开始做班主任工作,20多年来,他的生命和学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和学生一起成长,品尝着班主任工作的艰辛、欢乐和光荣。
怎样使德育工作有魅力并真正吸引学生是丁如许经常思考的问题。他认为德育必须“活”起来,用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在真实生动的教育情境中,给学生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因此,他一直注重班级活动的设计,以各种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从中得到欢乐,感受成功,体验艰辛,从而提高综合素质。他受到社会上“十佳”评选活动启发,设计班级活动“评选班级十佳”。“班级十佳”不是只依据一个标准来评选,而是从不同的角度评选,因为“卓越不只有一种表现形式”。这样,每个学生都有争取“十佳”的机会,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成绩中等的学生郭刚开心地说:“许老师不只根据成绩来衡量我们,这让我有自信竞选‘班级十佳’,不再为成绩而自卑。”这些无疑是对丁如许尝试最好的支持。
初尝甜头,丁如许又考虑改革班会课。过去开班会课,班主任随意性大,缺少整体的思路和活动方案,学生不喜欢。于是,他尝试在班会课上开展家务劳动竞赛、自编小报评比、走进“团员之家”等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他也逐渐认识到,班级活动应该系列化,通过精心设计,不仅使教育寓于一个个富有吸引力的活动中,而且要形成一个整体,让学生在活动中“打下精神的底子”、“奠定人生的基础”。按照这一思路,他每学期以系列活动的形式,开展10次班级活动,形成由低向高、由浅入深的螺旋式循环上升的序列。他精心设计活动方案,对班级活动时的道具、主持词等都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每次活动,不仅本班学生们踊跃参与,而且引起了其他班级、其他学校师生的关注。
不断创新是丁如许工作的特点,他在班级中着力推行“责任班委会”。他的做法是:每届责任班委会,以座位为组合,每横排8位学生“组阁”,任期6周。一学年下来后,全班同学都有机会担任班委。每届责任班委会上任前,师生共同讨论分工和工作方案,总结出了“传”(传职责)、“交”(交经验)、“提”(提建议)的工作法。丁如许感到,经过这些尝试,学生学会了自理。
班主任工作离不开家长的帮助和支持。班级和家庭积极配合,才能形成“双臂”效应。丁如许在实践中也深刻体会到,班主任要积极会同班级家长委员会开展工作。丁如许为自己班级成立了班级家长委员会,并为其制定了明确的章程、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和例会制度。班级家长委员会常常围绕确定的工作重点开展活动。比如,他们曾围绕“指导学生上好晚自修”这一主题,开展了“夜访学生家庭”活动。根据夜访结果,一位家长提出应该将夜访的形式规范化,做到:看,看看学生的学习小天地;查,查查学生的作业情况;听,听听家长的意见;议,议议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大家纷纷赞同,这“四字工作法”成为班级家长委员会家访的法宝。
在班级工作中,丁如许还总结出了设立接待家长日、建立班级家庭联系册、建立家访档案、编写家庭教育指导读物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丁如许说:“在社会对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水平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班主任也要意识到自己工作的专业性,争取做专家型班主任。专家并非高不可攀,但专家也并非一蹴而就。要成为专家型班主任,—定要耐得住寂寞,用心去钻研。”20多年来,丁如许在班主任岗位上不懈追求从而形成自己的特色,根据自己独特的实践和思考,不断地思考和总结。随着积累的丰富,他系统地整理了自己的思考,相继推出了《中学班级全程系列活动》、《青春的足音——丁如许班级活动选》等书。2005年,他又推出“丁如许教育文丛”、《心灵的感受》、《中学班会课》等等,得到了同行一致好评。
20多年来,丁如许和他带过的班级曾获得过很多的奖励。但丁如许回想起来,最难忘的却是与学生们的成长岁月。因为他认为“班主任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到充满创造艰辛和收获喜悦的教育事业中去”。
(摘编自《人民教育》)
专家点评
守护根脉的探索者
丁如许有三大信念,第一个信念:班级是学校组织中最小的单位,却是德育最有效的阵地;第二个信念:能唤起“兴趣”、切入“体验”的班级活动是最有魅力的德育;第三个信念:成为专家型班主任是班主任成长的应有境界。丁如许从一名普通班主任成长为专家型班主任就是他在三大信念支撑下不懈努力的结果。在丁如许丰富的德育实践和精彩的德育著述中,最惹人注目的是他对班级活动的研究。在本来就不太丰厚的中国本土教育理论中,班集体建设理论应该是一支奇葩。自从它在中国的土壤中植根以后,广大中小学教育工作者以自己的实践创造和理性思考,逐步改造和完善了班集体建设理论,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德育理论。比如将班级活动与“生命体验”、“人际交往”、“回归生活”等最时髦的教育理念相互打通。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审视丁如许的努力。当人们热衷于翻炒理念,不断转移研究兴奋点的时候,他执著地在“班级活动”这块园地里辛勤耕耘着,从一个个富有创意的班级活动,到串珠成链形成班级活动体系,情有独钟地守护着这条传统德育理论的根脉,同时,又借鉴现代德育理论,强化学生在活动中的生命体验和主动探索,使班级活动焕发时代气息,开辟出一条切实有效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途径。可以说,他是“守护根脉的探索者”。
■ 点评专家:马兰霞 著名上海特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