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201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制冷项目的比赛中,以上海科技管理学校选手和教练组成的上海队,在强手如林的博弈中脱颖而出:张海涛、王骐冬双获一等奖,韩如伟老师获优秀指导教师奖。从上届大赛的“一金”到本届大赛的“双金”,实现了质的飞跃。
1、领导重视全面给力。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成立全国比赛工作小组,明确集全校之力,从财力、物力上全面支持,同时定期组织相关会议,传达教委指示和要求,对集训进程进行检查并提出了大量的建议,对选手和教练的生活诸方面进行关心。学校以搞好大赛作为专业建设的抓手,提升专业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以大赛过程中的典型事例为切入口,树立榜样,带动教师攻坚克难,提升教师斗志;以大赛获奖为终极目标,为上海争光,为学校扬名,使制冷专业建设站上全国舞台。期间教委领导也非常关心,先后多次来校了解训练情况并提出具体要求。
2、强化集训卓有成效。学校组织了以韩如伟老师为主教练的四人教练组,从5月初至6月21日,每天从上午8时至晚上8点30分,对选手进行全封闭的强化训练。
特别是主教练韩如伟老师倾全部精力,从对历年比赛的研究,对比赛对手的研究,对比赛设备的研究出发,制定了详尽的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案,编写了大量训练资料,设计了极具实战性的模拟任务书。同时对比赛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了大量的情形设计和预判,大大提升了学生的技能,增强了选手的信心,调整了选手的心态。韩如伟老师平时在与选手的交谈中,对他们进行了大量的人生观、就业观的教育,教导他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事,从而端正了选手对工作的态度。
参赛选手非常珍惜参加全国比赛的机会,意识到参赛在其人生中的重要性。在训练过程中,制冷比赛项目要进行四个半小时,且大部分时间是安装、调试和操作,体力消耗极大。他们面对困难,不畏艰辛,不怕苦,不怕累,从不叫苦,有时为了解决一个技术难题,反复操作训练直至解决。同时在训练中还善于总结,刻苦钻研,总结训练的方法。在训练中,两位选手所耗铜管逾四千米,所耗电线逾两万米,训练强度可见一斑。
本次比赛恰逢韩如伟老师和曹彤老师的孩子高考,两位老师克服了困难,把主要精力放在全国比赛上。韩如伟老师送儿子考后立即出现在训练场上。
3、沉着应赛克难化险。教练和选手克服了班机取消,日夜兼程一千多公里的巨大困难,顺利抵达比赛赛场,没有时间调整,第二天即投入比赛。在比赛过程中,两位同学又遭遇了设备故障的重大困难,其中张海涛同学厂方遭遇提供的四通换向阀管道泄漏,王骐冬同学遭遇提供的电气挂线断线,严重影响了比赛的进程。凭借对比赛的深刻认识,凭借良好的专业基础,凭借扎实的训练基本功,凭借优良的心理素质和沟通能力,据理力争,争取了加赛时间,顺利地、高水平地完成了比赛。在强手如林的比赛中,双双获得一等奖,实现了赛前的目标,双双站在了全国比赛的最高领奖台上,韩如伟老师获得了有效指导教师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