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目标与思路
1、工作回顾
学生志愿者服务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我校开展学生志愿者活动已有十多年,从当初学生自发组成的校园修理小组、理发小组为班级修理课桌椅,为同学义务理发起,到校团委组织下的校园安全巡逻小队、校园环境卫生小队、校园学生服务小队等,均围绕校园这一主体开展志愿服务,偶尔也走出校门,深入社区。但存在的缺憾是:规模小,服务单一,活动时断时续,社会影响力不高。
2010年初始,根据教育部等6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和市教委等7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德育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的要求,学校在原有学生志愿者工作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加强学生志愿者活动建设,打造志愿服务品牌的工作思路,以志愿者活动、社团活动为载体,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使学校素质教育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养。
2、指导思想
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工作主线,大力开展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学生在志愿者活动中,利用自身特长和优势,为他人服务,逐步培养奉献精神,使学生因志愿服务生成爱心、由参与公益活动培养责任意识,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志愿者活动,本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宗旨,学校把志愿者队伍建设和活动纳入了学生德育体系,并作为学校德育工作重点课题之一。
3、发展目标
(1)健全志愿者活动制度体系和管理体系。
(2)培养一批素质高、能力强的志愿者骨干。
(3)创建具有鲜明特色的品牌志愿者队伍。
(4)创立一批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学校志愿者服务品牌项目。
4、工作思路
(1)完善组织建设
建立健全学校志愿者队伍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学校志愿者联合会各内设机构的工作目标、程序和方法,建立各部门之间相互沟通、协调和合作的畅通渠道,使志愿者队伍的组织管理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抓好志愿者队伍骨干和队长的思想教育及业务培训,通过建立一套公正、公平、公开的志愿者队伍干部选拔方案,针对性强、实用性高的志愿者队长培训方案和客观、科学的干部考核评估方案,使志愿者队伍成为一个“精诚、团结、高效、务实、创新”的管理和服务组织。
深入了解广大学生对志愿者队伍建设的建议、意见,努力探索学校志愿者活动的特点,不断改进志愿者队伍管理,提高志愿活动质量。积极创设志愿活动项目,形成类型多样、服务优良、社会公益性强的志愿服务发展格局。加强志愿服务指导,建立比较完善的志愿者骨干培训体系。
(2)完善管理机制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建立完善的志愿活动考核、评比、表彰、奖励机制,营造有利于优秀志愿者队伍脱颖而出的良性竞争氛围。同时,对优秀志愿服务小队在工作中重点支持,加大投入、加强管理,努力造就一批品牌志愿者队伍,使其成为志愿者队伍发展中的主力军和引领者。
实行灵活的管理机制。在具体活动中,由志愿服务队小队长组织号召,鼓励志愿服务小队依据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积极大胆地进行创新实践,开拓志愿服务项目。
建立志愿者联合会网站(校园论坛网),提供志愿服务小队的活动展示与宣传、队员交流与沟通平台,同时逐步实现志愿者队伍的信息化、网络化管理。
(3)开展好志愿服务活动
重视志愿活动的开展,采取措施为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搭建舞台、拓展空间、提供机会。学生志愿服务应走出校园,面向社会,传载校园文明,积极投身于社会公益事业,服务于社会,积极开展具有社会影响的志愿服务活动。积极争取校外单位的支持与合作,为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提供良好的实践基地。
积极采取措施,寻求多方支持,努力为志愿者活动的健康发展争取各方面必要的条件,营造学校志愿者队伍蓬勃发展所需的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制订详实的活动计划,保证活动时间,确保志愿服务活动常规化开展。
二、实施方法与过程
1、制度保障
在建立健全学校志愿者活动各项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学校成立了志愿者联合会。志愿者队伍组织归属于学校团委管理,校团委协调、指导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工作。志愿者联合会积极配合校团委对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进行管理、监督、考核和指导。志愿者骨干培训按计划每周一次,内容包括岗前培训、沟通技巧、规范管理、活动组织、活动宣传、网络管理等内容。
2、激励创优
学校建立了志愿者联合会会长(由学生会社会实践部部长兼任)、骨干、队员的考核评价体系,在整个志愿服务活动中严格考核。同时,学校也建立了学生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学校规定每位学生每学期均要完成2学时的社会公益志愿服务,根据志愿者参加志愿活动的表现,每参加一次志愿活动,就会在志愿者服务手册上加以盖章记录,获得两次盖章记录的队员学校授予“科管志愿者”徽章,在学生毕业离校时,根据其参加志愿活动的具体表现,学校将分别颁发由校长、主管校长、系主任签发的荣誉证书。学生参与志愿活动列入了学生入团的必备条件之一,志愿活动也列入了团员考核内容之一。每学年组织开展优秀志愿者骨干和优秀志愿者评选,召开隆重的表彰大会,激发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的积极性。
3、网络建设
学校网联社社长王杰和他的社员们,在学校电教中心老师的指导下,于2011年,创建了学校校园论坛网站,此网站主要为学校社团与志愿者活动提供服务,为学校志愿者活动的展示、宣传,队员之间的交流、沟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自2011年4月起正式启用后,仅仅一个月内,上传信息达3900多条。目前的校园论坛网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也深得学生的欢迎,学生上校园论坛网非常踊跃,由此,促进了学校志愿者活动的发展。
三、工作成效与经验
在上海科技管理学校,有这样一群忙碌的身影,他们用青春和执着,在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中播撒着爱心和希望。这就是科技管理学校志愿者联合会的同学们。从没有志愿者实践基地,到现如今已有“蒲公英交通文明岗”、“杨浦区殷行街道阳光之家”、“五角场镇敬老院和民星敬老院”、“137车队”等近十个固定的实践基地,志愿者们用爱心和汗水谱写出一曲由酸甜苦辣、从不气馁、越挫越勇、放飞年青梦想交织而成的赞歌。
学校自2007年起,就成为了杨浦区殷行街道“阳光之家”的固定志愿者团队。五年来,学校的志愿者们一直坚持每周五下午到“阳光之家”为智障学员服务,无论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志愿服务从未间断过。志愿者服务队的队员们教智障学员唱歌,为他们表演节目,和他们一起联欢、游戏,给他们带来了欢乐,增添了他们对生活的自信和自立。在长期的服务与交往中,“阳光之家”的学员们和我们的志愿者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五年来,一茬一茬的志愿者毕业了,但一拨又一拨的志愿者又充实了进来,志愿者精神在“阳光之家”得到了延续光大。去年下半年至今,由校领导带队五次拜访“阳光之家”,共商进一步合作事宜。年底,我校校园文化艺术节大型文艺晚会特邀“阳光之家”的学员来参加,为了感谢我校志愿者对“阳光之家”所作出的成绩,“阳光之家”的领导代表全体学员和工作人员给我校“雏鹰阳光之家”志愿者服务队送来了锦旗以示感谢;今年作为我校“学雷锋”系列活动的重点内容之一,我校志愿者联合会又把“阳光之家”的学员请进学校,当场义卖了他们现场制作的全部手工作品,所集善款2550元全部捐献给殷行街道“爱心基金”,并与他们进行了联欢活动;志愿者联合会会长潘帝同学还利用会变魔术的特长,带出了“阳光之家”的小徒弟,成为“阳光之家”志愿者服务成果的又一亮点。如今“阳光之家”志愿者服务基地,已成为我校和殷行街道残联的“品牌”合作项目。2012年5月15日,“志愿者精神在闪光”——杨浦区殷行街道“十佳”助残好事颁奖仪式在殷行街道隆重举行。会上殷行街道的领导对上海科技管理学校志愿者队伍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授予学校“校园雏鹰团队”2012年度殷行街道“十佳”助残志愿者优秀团队。而“雏鹰阳光之家”志愿者服务队正是“校园雏鹰团队”中的一员。
在鼓励学生参与志愿者服务的同时,学校注重志愿者的技能提升与日常管理,一是专人指导,解除志愿服务之难,二是搭建网络平台,规范志愿服务管理,三是专项培训,提升志愿服务水平。经过长期的实践,我校形成了两支“特色”志愿者服务队(蒲公英交通文明岗、雏鹰阳光之家),一支“品牌”志愿者服务队(学校礼仪服务队)。
【志愿者活动剪影】


蒲公英交通文明岗


“雏鹰阳光之家”志愿者服务队

志愿者出征仪式

志愿者表彰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