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王鸿名师培育工作室的一员,我参加了4月18日由第四协作组董文良老师组织的专题讲座。讲座内容是《改善教学行为,助力学生发展——解读课堂教学评价表》,由上海教委教研室陈莉娟老师为我们讲解。
陈老师从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评价指标的解读和典型案例剖析四个方面为我们介绍了相关内容。陈老师说道:“教学改革交流评优活动、校本教材展示交流评比活动、星光计划是建设学校内涵建设的三大平台。”在谈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时,陈老师表示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即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学生通过相应学段的教育学会运用经验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且中职生更应关注核心素养。当讲到讲座的核心内容-课堂教学评价指标时,陈老师围绕着教学设计、教学环境、教学实施、教学效果和教学素养,这四个评价指标为我们逐一进行介绍。
第一,教学设计要抓亮点,信息化教学迫切要求教与学深度融合。以第二轻工业学校的教学案例,剖析了如果运用信息化技术突破课本上的教学难点和重点,最终作为教学设计的亮点。第二,教学环境体现教学理念,如智慧教室、互动教室等,要对教学环境进行设计。第三,教学实施重“学生”。教学内容要“主题化”、“任务化”,采用任务化的组织方式选择合适的主题进行引导,课程内容及安排要“碎片化”。学习过程要“情境化”,注重情境创设,强调交互学习,激发学生积极性。第四,教学效果重“过程”。教学评价更关注教学过程的“过程”评价。
在讲座的最后,陈老师还以英语教学为案例,就怎么将评价四要素贯穿于整个教学中去进行了介绍。
通过聆听,我得到了两方面的启示,并激发了我的思考。一方面,就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虽然学校在德育工作内容中对学生的职业素养有一定的要求,但是是广义的,就不同专业的学生素养养成,还需在专业特色基础罗列出具体的职业素养,思考总结各职业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什么,结合教学和德育工作更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灌输。另一方面,就教学评价的四个指标中提及目前信息化教学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慕课、微课、互动教室等已经在各大中职校中实施。课前、课中、课后利用各种信息化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激发学习兴趣。现在我们在对核心课程进行微课的设计和拍摄、VR的制作和创设模拟情景,为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教学资源,与此同时还需思考如何将这次信息化手段有效地融入到教学实施中去。通过本次讲座,我将会认真思考体会其中的内容,并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进行探索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