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自2013年上海市对口帮扶遵义以来,上海科技管理学校每年都会招收来自遵义的学生,实施教育帮扶。学校校党委、学生科一直关心来自遵义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教育。学校倾力打造德育十三五规划的“融”文化建设,其中的“地区融合”,“师生融合”是“融”文化内涵之一。
2018年5月10日晚上10点多,学校制冷(贵州)1602班梁营同学给班主任陶志超老师打电话,说下腹疼痛难忍。陶老师接到电话,急匆匆就从家里往学校赶。
在陶老师的陪同下,梁营同学在长海医院挂了急诊。接待的主治医生是王磊教授,经过初步检查,王教授直接要求学生住院,马上进行各项身体指标检查。因为梁营同学属于急性病,陶老师忙前忙后,帮助梁同学做各项检查。检查下来的结果,学生身体情况严重,有生命危险,需要及时手术。陶老师第一时间联系梁营家长,但是没有联系上,要求委托手术签字未果。同时向学校部门领导汇报情况,领导提出指示,若联系不到家长,人命关天,先签字手术。陶老师顶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手术顺利万好,假如万一手术不顺,他的责任重大,但是陶老师深知肩上的责任,尽管下笔有千钧之重,但坚决地在手术通知书签上了名字,这是一次风险,这又是一种责任,更是高尚师德和青年党员先锋模范的表现。一晚上没有休息的陶老师,一直焦急地等待手术室外。当王磊医生历经两个多小时结束梁营同学的手术走出手术室,陶老师睁着通红的双眼,用沙哑的嗓音急切地问道:“怎么样?”王医生说:“幸好手术及时,如果再晚一个小时,后果不堪设想。”
陶老师及时把喜讯通报给学校和家长。校领导让陶老师马上回家休息。家长在电话中泣不成声,除了感谢,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术后,学生科、招生就业办、工程技术系的领导和老师带上了各种各样的慰问品去看望在医院的梁营同学。
在长海医院的住院部,我们看到了一直为学生身体担心,一夜没有休息,面容憔悴的陶老师。学校十分感谢陶老师为同学身体健康的辛苦付出。
在医院住院部,梁营同学的父亲刚从遵义老家赶来,他看到学校的领导和老师,感谢学校领导的关心;拉着班主任陶志超老师的手,久久不放,激动着连声说“谢谢”。朴实的梁营爸爸知道入院的顺利和手术的成功,全是由陶老师和王医生垫付医药费的,他不知道如何表达感激之情,两行热泪挂在了他的脸颊。
招生就业办丁芳主任和工程技术系副主任陈胜华老师鼓励学生好好养病,早日康复。告诉家长不要担心,学校会关注孩子的成长与发展,但首先还是要把身体健康放在首位。
学校校党委、学生科十分重视梁营同学的健康发展,启动爱心基金等项目,帮助学生后续的治疗费用。学校校党委、学生科也表彰了陶志超老师在班主任工作过程中,关爱学生,发扬了学校师生“融”合的“融”文化建设;在沪遵联合办学,教育帮扶中,陶老师做出了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