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运行
与监控
(28) |
1.1教学文件
(8) |
1.1.1教学文件建设与执行
(4) |
按照教育部和市教委相关文件要求,市中职课改理念,规范各类教学文件的制定与执行。 |
相关的教学文件(实地查看) |
1.1.2专业教学方案制订与实施(4) |
与市教委颁布的专业教学标准相对应的专业,能按专业教学标准组织教学;市教委未颁布专业教学标准的专业,能按任务引领为主的课改理念、程序和方法自行或联合开发教学标准,并组织教学;校企双方共同制订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教学实施方案,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过程考核和成果鉴定。 |
1.学校设置专业与市教委颁布的专业教学标准对应情
况统计表(网络上传)
2.自行或联合开发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情况统计
表(网络上传)
3.专业教学标准实施文件(专业教学实施方案、课程标
准、专业实训教学、典型活动、教学资源建设等)(网
络上传)
4.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教学实施方案(网络上传) |
*1.2课堂教学
(8) |
1.2.1 课堂教学即时效果
(8) |
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情景、教学方法与手段、即时教学效果等方面考察课堂及实践性教学质量。 |
教学指导专家组听课(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门化课程各占一定比例)(实地随机听课) |
▲*1.3质量监控
(9) |
1.3.1 教学常规质量监控机制
(5) |
学生评教、教师评教、学校教学检查等常规教学质量督导监控机制健全,每学期有总结,有持续改进的建议与对策。 |
1.学校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及实施方案(网络上传)
2.试卷及试卷分析,各类教学常规检查记录(学生评教、
教师评教、学校教学检查),座谈会和问卷等常规质
量监控材料及学期总结等(实地查看) |
1.3.2 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教学
质量监控机制
(2) |
与企业共同探索并建立学生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教学阶段的质量评价体系及机制,并共同对学生进行管理、评价与考核,确保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后的教学质量。 |
1.校企合作协议,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教学阶段的质量
评价相关文件(实地查看)
2.企业岗位实训记录;学校及企业对教学质量的评价意
见(实地查看、问卷) |
1.3.3 毕业生质量跟踪调研、综
合评价、反馈改进机制
(2) |
建有毕业生质量跟踪调研、综合评价、反馈改进机制;定期有调研报告,报告有数据、有分析、有建议,并及时向学校其他部门反馈,促进学校德育工作持续改进及专业教学实施方案的不断优化。 |
毕业生质量跟踪调研报告,学校德育工作持续改进及专业教学实施方案优化的相关资料(实地查看) |
▲1.4 特色、创新
(3) |
1.4.1 各校自行确定
(3) |
重点突出教学制度建设、教学质量监控中破解难题,有特色、有突破、有创新、对教学质量提高有显著效果,并在中等职业教育界有示范引领作用,得到公认。 |
专题材料与相关佐证资料(实地查看、访谈) |
2. 专业建设
与特色
(43) |
2.1专业结构与定位
(4) |
2.1.1 专业布局
(2) |
能根据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通过新设或调整专业及时优化专业结构,形成以精品特色专业为核心、相关专业为主体、延伸专业为补充的专业群。各专业以就业为导向确定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 |
填报专业设置数、专业在校生数、专业调整情况统计表(网络上传) |
2.1.2专业规划
(2) |
主要专业建有专业指导委员会;按照专业定位制定和完善学校中、长期专业建设规划及阶段性行动计划;专业建设按规划实施,达到预期目标。 |
1.各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名单、活动记录(实地查看、
访谈)
2.学校中、长期专业布局结构调整优化建设规划、实施
方案、阶段小结等(网络上传) |
2.2培养模式
(7) |
2.2.1校企合作专业覆盖面
(1) |
大部分专业都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顶岗实习总学时累计约为一学年。 |
1.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专业数及
各专业的人数比例统计(网络上传)
2.校企合作协议(实地查看、访谈) |
2.2.2 校企合作专业的相关
教学制度
(1) |
逐步探索并形成与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相适应的一套新的教学管理制度,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优化。 |
1.学生进行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管理制度(网络上传)
2.学生进行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管理制度实施及人才
培养模式优化情况(实地查看、访谈) |
2.2.3 实施人才培养模式
的长效机制
(2) |
建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合作共赢的长效机制。学校(或各专业)建有与企业合作的工作小组,全面指导、协调与管理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教学工作。 |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规划,校企合作组织机构图及会议纪要,校企合作培养记录等(实地查阅) |
2.2.4培养模式特色
(3) |
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思路、建立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满足不同企业的需要。 |
专题材料与相关佐证资料(实地查看、访谈) |
*2.3 师资队伍
(8) |
2.3.1 师资队伍结构
(3) |
各专业(学科)建有一支专业(学科)带头人领衔,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师德高尚、专业能力强、能满足专业(学科)教学需要的师资队伍;生师比合理,最高不超过23:1;专任教师本科学历100%、高级职称教师比例25%以上;“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总量的三分之一;德育课专任教师数量足、质量高;兼职教师有一定比例,各专业骨干教师的骨干作用明显。 |
1.专业(学科)带头人情况统计表、专业课教师基本情
况统计表、公共基础课教师情况统计(网络上传)
2.专业(学科)带头人作用和骨干教师作用(实地查看) |
2.3.2 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3) |
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有规划、有目标、有机制、有举措、有考核、有激励,队伍结构与能力有明显改善;专业带头人培养、双师型结构建设、新课程理念贯彻实施与能力建设等成效显著。 |
1.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网络上传)
2.教师考核培训制度、奖惩激励制度;骨干教师、双师
型师资队伍培养等制度及激励机制(实地查看、访谈) |
2.3.3 荣获区级及以上教学奖项 (2) |
教师荣获区级及以上教学奖项(教学法评优、学生技能大赛指导奖等) |
教师近年荣获区级(或行业)及以上教学奖项情况统计(网络上传) |
*2.4实训条件
(8) |
2.4.1 校内实训条件
(5) |
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实验室按照标准配置,开出率达90%以上;各专业均设有实训场所,有较先进的设施设备,能满足该专业学生的实训需求(工位数),实训条件基本达到市教委已公布的专业教学标准;本校实训(实验)开出率均达90%以上。各专业实训设备利用率高。 |
1.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实验室配置情况统计,开出率统计
(网络上传、实地查看)
2.专业实训室配置情况统计,开出率统计;实训设备使
用率统计[每学年用于学生实训的设备运转时数/(36
周/年*5天/周*5学时/天*实训室数)](网络上传、
实地查看) |
2.4.2 校外实习基地
(3) |
各专业校外实习基地数量能满足学生顶岗实习要求,校企合作关系稳定,学生基本能进行顶岗实习。 |
校外实习基地情况统计(基地名称、实习专业名称、实习岗位名称等)(网络上传、访谈) |
2. 专业建设
与特色 |
*2.5 课程改革
(12) |
2.5.1 课程体系与内容改革
(3) |
从理念、内容、实施三个层面深刻领会新的专业教学标准,贯彻落实上海市中职德育课建设的《实施意见》。不断优化专业教学实施方案及课程标准实施方案,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能不断增强对新课程及德育课的执行力和全面驾驭能力。 |
专业教学实施方案优化资料、课程标准实施资料、体现课程内容改革的佐证材料(实地查看、听课) |
2.5.2 教学方法改革
(3) |
以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为目标,积极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公共基础课实施分层教学,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专业课推行“做学一体”的教学方法,实训课注重训练手段的优化;德育课及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方法不断改进,强化德育课的实践体验环节,实践性教学活动一般每学期不少于两次。 |
课改、教学研究的相关论文、典型教学案例、公开课展示、教学研讨资料等(实地查看、听课) |
2.5.3 课程评价与考核改革
(3) |
有课程评价标准和课程考核改革的方案,并与职业知识、职业能力要求对接;有适合德育课程特点的考核评价办法,考核内容以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情感和职业习惯为主线。考核方法因课而宜,形式多样;考核后有分析、有总结。 |
课程评价标准、考核内容与方法改革;课程考核相关分析及总结等(实地查看) |
2.5.4 教材选用与建设
(3) |
建有教材选用和评价制度。德育四门必修课程使用教育部指定教材,其它课程优先选用符合专业教学标准与课程标准要求的、教育部或市教委推荐的优秀中职教材。积极开发具有鲜明特色的校本教材。 |
1.教材选用和评价制度,各专业教材使用统计
(网络上传)
2.校本教材建设情况等(实地查看) |
▲2.6专业特色
(4) |
2.6.1 各校自行确定
(4) |
专业建设有突破、有创新,对教学质量提高有显著效果,在中等职业教育界有示范引领作用,得到公认。 |
专题材料与相关佐证资料(实地查看、访谈) |
3. 育人质量
与成果
(17) |
*3.1 行为规范
(3) |
3.1.1学生行为规范
(3) |
学生遵守《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行为规范》,学校积极创建“行为规范示范校”。 |
实地查看(获得市级“行为规范示范校”称号的,免于查看) |
3.2 文化基础知识
与能力
(2) |
3.2.1语文、数学、外语、信息
技术水平考试
(2) |
注重学生文化基础学科教学,语文、数学、外语、信息技术等考试合格率达到相应要求。 |
语文、数学、外语、信息技术考试参考人数及合格率统计(网络上传、实地查看) |
*3.3 专业技能
(4) |
3.3.1职业技能(或岗位技能)
等级及其获证率
(2) |
技能训练能与职业资格考核、岗位技能考核相衔接,各专业学生100%参加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或岗位技能)等级考试,毕业生“双证书”率达80%以上(含职业技能证书和岗位技能证书)。 |
各专业职业技能(或岗位技能)等级证书对应情况统计表,参加技能考核或鉴定人数,获证率情况汇总统计(网络上传) |
3.3.2职业技能比赛获奖情况
(2) |
学生专业技能训练有成效,积极参加所设专业的市级及以上职业技能大赛,并有获奖项目。 |
各专业市级及以上职业技能大赛获奖项目、等级、人次汇总统计(网络上传) |
3.4 体质健康
(1) |
3.4.1学生体质健康达标情况
(1) |
提升学生体能素质,学生全面参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体质健康达到国家规定基本要求。 |
学生参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测试结果统计:(网络上传) |
*3.5就业率
(3) |
3.5.1毕业生就业率
(3) |
毕业生就业率(含升学率)大于90%以上;一年后就业稳定率达到50%以上。 |
毕业生总升学率统计;跟踪10%毕业生的一年后就业稳定率(网络上传、实地查看) |
3.6学生成才特色(4) |
3.6.1各校自行确定
(4) |
育人成果明显,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 |
专题材料与相关佐证资料(实地查看、访谈) |
4. 社会评价
与声誉
(12) |
*4.1用人单位评价
(3) |
4.1.1岗位称职率
(3) |
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习惯良好,所掌握的专业知识贴近岗位工作内容,专业操作技能达到工作岗位要求,用人单位对学生满意率达到90%以上。 |
用人单位调查 |
4.2 学校所在
社区评价
(2) |
4.2.1社区综合表现
(2) |
学校积极参与社区的各项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学生积极参与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学生遵纪守法,学校积极杜绝各类治安事故和违法现象,对违纪违法人员有处理和帮教措施,并跟踪教育。 |
学校、学生参与社区活动的典型案例;对违纪学生帮教处理典型案例(社区调查、实地查看) |
*4.3 社会声誉
(3) |
4.3.1 学校取得的市级及以上的
荣誉称号
, (2) |
学校在各方面均取得较好成绩,得到各级主管部门和政府职能部门的认可,取得各类荣誉称号。 |
近年学校各类荣誉称号统计(网络上传) |
4.3.2每年招生计划完成率
(1) |
学校的教学质量取得社会认可,初中毕业生积极报考,招生完成率不低于全市招生完成率的平均水平。 |
近年招生计划数、实际注册人数统计(网络上传) |
*4.4 毕业生评价(4) |
4.4.1学校德育工作
(1) |
建有卓有成效的德育管理工作网络,创新德育工作模式,德育工作能贴近中职学生实际,有助于学生成长。 |
毕业生跟踪调查情况统计(问卷调查、实地访谈) |
4.4.2 学校课程设置
(1) |
课程设置贴近岗位需要,技能训练要求能满足岗位操作需要。 |
毕业生跟踪调查情况统计(问卷调查、实地访谈) |
4.4.3 教师教学水平
(1) |
教师教学有方法,易接受;专业教师熟悉企业岗位需求,能结合工作任务要求开展教学。 |
毕业生跟踪调查情况统计(问卷调查、实地访谈) |
4.4.4 专业实训条件
(1) |
专业实训条件接近工作实际,能满足个人实训需要。 |
毕业生跟踪调查情况统计表(问卷调查、实地访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