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走进这片孕育希望的草原,走进乌尼尔的情感世界时,我才知道一个孩子为何会像珍爱生命般的珍藏着一本15年前的普通日记本,我也更加理解了日记首页上的那句话为何会成为一个懵懂少年成长的力量,又是一种怎样的情怀,让乌尼尔在20年前放弃都市的繁华与优越毅然回到草原做了一名“孩子王”。“孩子,我永远爱你”,简单的七个字所迸发出的母爱的力量不仅改变了一个孩子的人生,更托起了无数个孩子飞翔的翅膀。
认识乌尼尔是偶然的,写她的故事是必然的。因为她是党和国家发展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一个缩影,更是新右旗教育战线上涌现出的众多先进典型中的一个范例。改革开放以来,新右旗这座位于中俄蒙三国交界处的草原边城将发展幼儿教育事业作为普及义务教育、提高人民素质、培养双语人才、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升党的执政水平的重要方法。至于乌尼尔故事的时间节点我想就从2005年的秋天开始吧,因为那一年的秋天,乌尼尔所带的小班中来了一个“特殊”的孩子。
这个“特殊”的孩子名叫毕力格,患有严重的语言障碍。小毕力格的父母都是牧民,常年在草原上忙着牧业生产,根本没有精力和能力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和语言培养,长时间的封闭再加上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锻炼,形成了孩子的语言障碍。更为严重的是,由于长期的语言障碍小毕力格已经出现了自闭、暴躁感等较为明显的心理问题。经过几天细致的观察后,幼儿教育科班出身的乌尼尔主动请缨,要求对这个孩子进行单独的照顾和教育。
患有这样病症的孩子对任何人和事物都有强烈的抵触和不信任心理,情绪也十分不稳定,经常会用歇斯底里的方式表现自己内心的不安和恐惧。每当这时,乌尼尔都会把毕力格紧紧地搂在怀里,任凭他对自己疯狂的掐拧抓咬。乌尼尔知道这个可怜的孩子失去的太多了,而她所要做的只是尽到一名幼儿教师的职责,用自己母亲般的爱融化孩子那颗如薄冰似的心。
为了取得孩子的信任,和他建立起良好的关系,乌尼尔把家搬到了毕力格临时寄住的远房小姨家里,每天和小姨一起接送孩子,为他做可口的饭菜,给他讲故事、唱儿歌,哄他睡觉。一个多月的时间,乌尼尔把母亲的爱毫无保留地付诸于这个和她没有任何血缘的孩子身上,却无瑕顾及自己那个刚刚进入幼儿园,因思念母亲每天以泪洗面的儿子。“功夫不负有心人”,乌尼尔渐渐地得到了孩子的信任,于是,她又趁热打铁,把毕力格接到了自己的家里,并耐心地做儿子的思想工作,让他接受这个孩子。在家里乌尼尔不厌其烦地教孩子练习发音、学说句子,让毕力格和儿子同吃同睡;在幼儿园乌尼尔用图片教孩子认字识物,牵着他的手做游戏,请其他小朋友和他一起玩耍。乌尼尔在这个孩子的身上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和爱心,通过耐心细致的帮助和辅导,一年后,孩子的语言障碍消失了,可以说话了,并顺利的转入大班学习,脸上也洋溢出幸福灿烂笑容。孩子的父母激动地对她说:“感谢老师,是你让我的孩子开口说话了,是你让孩子有了快乐的生活。”幼儿园毕业时,乌尼尔送了孩子一个日记本,让他把自己的心事写下来给她看,并在日记本的首页上写上了七个字“孩子,我永远爱你”。这个日记本也成了毕力格一生中如生命般珍视的礼物。
从事幼儿教育,光有爱是不够的。高尔基说过:“爱孩子是母鸡也会做的事,要教育好他们,就需要渊博的知识和科学的方法。”从毕力格的事情中,乌尼尔深深地明白了,爱,只不过是教育孩子的一个基础,要让他们更加健康的成长还需要科学的教育方法。为此,乌尼尔不断向老教师学习,阅读大量的幼儿教育教学杂志,利用业余时间反复研究幼儿教育专业知识,突破传统“保姆”式的教育模式,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方法。
21世纪初,电脑和网络还没有在牧区普及,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教育工作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幼儿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水平不高和广大牧民对子女接受早期教育的需求较低等现实与党和国家对幼儿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强大投入形成了强烈反差。为了提高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教育工作水平和质量,乌尼尔对牧区幼儿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创造性地开展了“幼儿形象思维教育教学法”。所谓的幼儿形象思维教育教学就是在手偶、图片、连环画等自制教学工具中融入自然科学、人文地理等教育教学内容,通过对具体形象事物的认知、感知进一步促进幼儿形象思维的形成和发展。在年终全园评比时,采用幼儿形象思维教学的这个班级远远胜出于其他班级,这种教育教学方式也在全园中得到普及。做好蒙汉双语教育,不仅有利于民族教育的发展,更有利于培养双语人才、维护民族团结、推进边疆各项事业建设。双语教育应从娃娃抓起。在日常教学中,乌尼尔着力培养孩子们对蒙汉双语的学习使用,克服幼儿教育中没有蒙语教材的困难,自己翻译蒙语教材,在实践教学中通过讲故事等活动,不断提升幼儿掌握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与水平。2008年,乌尼尔的“幼儿形象思维教育教学法”在全区幼儿教育特色课程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同年9月,“运用蒙语讲故事培养幼儿语感”被确定为国家级研究课题。
乌尼尔常说:“家长放心地把孩子交给我们,我们就必须让每一个家长放心。”二十年来,乌尼尔从一个天真浪漫的小女孩成长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中的行家里手,如今,已经成为主管教学业务副园长的她,仍以一个母亲的身份、以一颗热爱幼儿教育事业的诚心,为提高边疆民族地区幼儿教育水平和孩子们更加美好的未来默默奉献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