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这句话,从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方面概括了党的性质。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应当明确,坚持党的领导是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基本原则;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择;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
坚持党的领导是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基本原则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必然要从阶级社会走向没有阶级、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社会,这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能够领导这种社会变革,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力量,只有工人阶级。但工人阶级并不能依靠自身的力量,直接地、自发地完成,而只能通过工人阶级的政党即共产党来实现。工人阶级需要党,党也离不开工人阶级。工人阶级虽然从产生起就开始了反对资产阶级、建立新的社会的斗争,但这种斗争在没有共产党领导以前,是分散的、无力的,难以抵御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影响,无力抵抗资产阶级政权的镇压,往往以失败而告终。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要使无产阶级在决定关头,强大到足以取得胜利,无产阶级必须组成一个不同于其他政党的特殊政党,一个自觉的阶级政党。
列宁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党的领导的学说。他指出:工人运动本身不能自发地产生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向工人运动灌输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工人运动才能实现由自发性到自觉性的飞跃。列宁还首次提出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领导权的思想,根据帝国主义时代俄国政治、经济特点,他指出,共产党只有掌握了领导权,才能把民主革命进行到底,并且不停顿地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进一步指出,国家政权的全部政治经济工作,都是由工人阶级觉悟的先锋队——共产党领导的。
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并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共产党领导的思想。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明确指出,领导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这样两个伟大的革命到达彻底的完成,除了中国共产党之外,是没有任何一个别的政党(不论是资产阶级的政党或小资产阶级的政党)能够担负的。进入社会主义时期,他又反复强调:“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邓小平同志坚定地指出,中国由共产党领导,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由共产党领导,这个原则是不能动摇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核心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在新形势下,江泽民同志进一步总结中外历史经验教训,强调在我们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发展中大国,要把12亿多人的力量凝聚起来,向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前进,必须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否则,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四分五裂,不仅现代化实现不了,而且必然陷入混乱的深渊。这是总结近代以来中国发展的历程得出的结论,也是分析许多国家发展的经验教训得出的结论。
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择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它是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是中国革命历史发展的必然。
中华民族有5000多年绵绵不断、源远流长的文明史,在人类历史上曾经创造了世界上最为繁荣鼎盛、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据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记载,1800年中国制造业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3,而当时整个欧洲只占28.1%。但是,到了清王朝后期,中国却远远落在了欧美一些经历了工业革命的国家后面。落后就要挨打。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中国战败。从此,西方列强接踵而至,瓜分中国。从1840年至1905年的65年中,列强强迫中国政府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领土173.9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三个法国、七个英国本土的面积。在这几十年里,外国侵略者的各种勒索和破坏给中国造成的损失,总计约1000亿两白银,而当时清政府全年收人才有8000万两白银。为了摆脱凌辱和压迫,摆脱贫穷和落后,中华民族的无数志士仁人抛头颅、洒热血,苦苦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从鸦片战争中反抗英国侵略者的斗争开始,经过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斗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这些可歌可泣、英勇顽强的探索和斗争,虽然每一次都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推动了中国的进步,但都没能找到正确的救国道路,而一次次地失败了。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对这一段抗争历史作出了结论:“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期待着新的社会力量寻找先进理论,以开创救国救民的道路。”
正当中国人民苦苦期盼新的救国救民道路的时候,1917年和1919年,俄国和中国发生了两件大事,这就是俄国的十月革命和中国的“五四”运动。十月革命的隆隆炮声,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先进理论。从“五四”运动开始,中国工人阶级作为先进的社会力量崭露头角,同时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为新思想和新理论在中国的传播打开了道路。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领导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振兴中华的伟大使命,历史地落到了中国共产党的身上。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成立不久,就成为中国政治舞台上最有活力的政党。党在中国人民面前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完整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党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展了以工农群众为主体的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参加和领导了北伐战争,在政治上、军事上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给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以沉重的打击。
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正确道路。
在日本帝国主义大举入侵、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首先举起了团结抗日的旗帜,促成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抗日战争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从根本上扭转了100多年来中国抵抗外国侵略屡战屡败的局面,一举洗雪了民族耻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人民武装,在八年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统治集团推行独裁统治和内战政策,把广大人民群众推到了饥饿和死亡的边缘。中国共产党倡导和平、民主、团结,在被迫进行自卫战争后,坚持实行保护人民利益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广大的解放区内,深入地进行土地制度改革,使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国共两党的政策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是两种不同的命运,广大人民从切身体验中所作出的选择,决定着国共两党截然相反的两种前途。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下,经过三年多的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实现了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和解放。
从鸦片战争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现在,中国经历了截然不同的两个80年。在前80年中,封建统治者丧权辱国,社会战乱不断,国家积贫积弱,人民饥寒交迫,中华民族在黑夜中煎熬挣扎,人民看不到一点希望。在后80年中,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空前团结和组织起来,冲破重重难关,革命斗争不断胜利。新中国成立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国家日益昌盛,人民的社会地位和物质文化生活得到根本改变,中华民族彻底摆脱了屈辱、贫困和落后,走上了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从这前后两个80年的鲜明对比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一切爱国力量深深认识到,中国能从最悲惨的境遇向着光明的前途实现伟大的历史转变,就是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所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有了共产党,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这是中国人民从长期奋斗历程中得到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结论。”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
夺取政权需要党的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同样需要党的领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党成为执政党。在较短的时间里,党就领导全国各族人民顺利地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迅速恢复了遭到破坏的国民经济,巩固了人民政权,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这期间,为了保卫国家的安全,党领导了抗美援朝战争,打败了美国侵略军,为中国人民争取到了一个较长的和平建设时期。随后,党又领导全国人民开始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带领人民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独立的和比较完整、初具规模的工业体系,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制成功了原子弹和氢弹,成功发射了自己制造的人造地球卫星,国家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显著增强。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过程中也曾有过失误,特别是发生了“文化大革命”那样全局性的严重错误。尽管如此,我国的社会主义仍然取得了很大成就,初步奠定了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依靠自身的力量,坚决纠正了自己的失误。我们党在深刻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民族凝聚力极大增强,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尤其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13年,全党思想统一,目标明确,工作扎实,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性成就,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局面。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起来的、富有革命创新精神的党;是密切联系群众,具有严格纪律和优良作风,为中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懈奋斗并做出最大牺牲的党;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经得起胜利和挫折、高潮和低潮、顺境和逆境的考验,任何敌人和困难都压不倒、摧不垮的党;是与时俱进,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肩负着人民的希望的党。这样一个久经考验、坚强成熟的马克思主义的党,深得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不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推进各方面工作的方针政策,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党的建设等各项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要全面完成党的十六大确定的目标任务,仍然必须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始终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我们的目标,是把中国由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变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中国充分体现出来。历史经验证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顺利实现党提出的战略目标,始终保证我国沿着社会主义的方向顺利前进。
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更有效地动员和组织广大群众投身到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中来。一方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和现代化是群众自己的事业,必须最广泛地动员他们参加,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党植根于群众,要把人民群众动员、组织起来,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办到。另一方面,要看到改革是一场规模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既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又不能照搬西方的模式。它要解决的问题极其复杂,又直接触及各方面利益。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里进行改革,其困难之大是可想而知的。这就必须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团结、凝聚广大人民群众,协调和组织各方面的力量,以夺取改革的成功。这个核心就是中国共产党。事实充分证明:党对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领导作用,是任何组织和团体都不能代替的。
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安定团结和社会稳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提条件。政局不稳,社会动荡,人心涣散,不可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是在国际国内复杂的形势下进行的。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并保持其连续性和稳定性,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善于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和矛盾,才能不断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保持稳定的社会环境,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