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巩固先进性教育成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文件精神,根据市委有关要求,上海市国资委党委决定在本系统内开展“万名书记进党校”培训活动,计划从2006年开始,用2年时间把系统内以企业基层党支部书记为主体的1万多名党组织书记普遍轮训一遍。按照市国资委党委确立的培训分工原则,国资委党委党群工作处将会同国资党校为39家没有党校的下属归口管理单位培训企业基层党支部书记2200多名。
培训从今年3月份全面展开,截止目前为止,先后举办企业基层党支部书记培训班11期,共计培训企业基层党支部书记1200多名,占到应训党支部书记总数的50%左右。培训期间,学员们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市委[2006]1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明确国企党建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广泛交流新形势下围绕生产经营开展党支部工作的经验,努力掌握党支部工作实务与技能,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得到程度不同的提高。培训班受到企业的欢迎,参训学员普遍反映,培训与不培训完全不一样,通过培训有许多收获:
增强了做好党支部工作的信心和责任感。学员们在培训中切实感受到了中央和市委,以及市国资委党委对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决心和力度,特别是市委1号文件中关于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内容、途径和方式的阐述,无疑为基层党建工作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使学员们深受鼓舞。大家都觉得现在基层党建工作的环境越来越好,因此一定要坚定信心、不辱使命,倍加珍惜党支部书记的岗位,努力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和活动方式,让基层党建在创新中更加充满活力。
促进了基层党组织之间的沟通交流。每期培训班100多名学员,分别来自100多个基层党组织。这些基层党组织分布于不同行业的不同企业,情况千差万别,学员们希望借助培训班这个平台加强彼此间的沟通交流。培训班千方百计地为学员沟通交流创造条件。在教学上,组织安排案例研讨、信息发布、支部书记论坛,增加小组讨论时间,从系统内不同类型的企业中邀请优秀支部书记传精送宝,把培训班内外的沟通交流有机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扩大学员沟通交流的时空范围;在管理上,合理编组,努力做到小组成员行业搭配、性别搭配、新老搭配,实现“优势互补”;在生活上,组织学员聚餐,帮助学员尽快缩短感情距离,消除陌生感,大力营造宽松愉快的沟通交流氛围。把沟通交流贯穿于培训的全员、全过程,促进了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党支部书记之间的互动,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了基层党建资源共享,基层党支部书记的视野更加开阔了。
提高了开展党支部工作的技能和水平。培训班在帮助学员了解企业党建和国资国企改革宏观形势的同时,根据党支部书记履职需要和党支部建设的薄弱环节,采取多种教学形式,重点向学员传授 “三会一课”、换届选举、民主生活会和发展党员等党支部重要工作的程序和要求,引导学员交流支部组织生活成功经验,研究探索提高支部组织生活实效的思路和办法。培训班还鼓励学员大胆发言,要求学员尽力用最短时间、以最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最想表达的观点。培训班以结业测试的方法,组织学员设计支部组织生活创新方案。务实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员既了解掌握了党支部工作规范,又锻炼培养了学员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积累了培训党支部书记的经验。培训班正式开班前,党群处就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一些基层党支部书记的基本情况、工作中的困惑和培训需求等进行了调查分析,力求准确掌握办好党支部书记培训班的第一手材料。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党群处研究制定了既有新意又切实可行的党支部书记培训方案,对培训时间、内容和形式,以及培训组织管理等一系列问题作了研究探索。随着培训的不断推进,又多次征求学员意见,反复修改完善培训方案。
培训班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培训安排比较周密。培训班安排紧凑、信息量大。主要安排了辅导报告、案例研讨、分组讨论、情景模拟、书记论坛和培训测试,内容涉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市委重要精神、国企党建的形势任务、《党章》与“八荣八耻”教育、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战略、国资监管法律法规、支部工作实务与支部书记能力素质培养等。二是培训形式富有新意。培训坚持传统授课形式与现代教学理念的结合,积极采用案例研讨、情景模拟等新教学方法,努力激发学员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促进教与学之间、学与学之间和培训班内与外之间的互动,使学员在互动中充分交流、深入思考、形成共识。三是教学内容针对性强。培训始终坚持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围绕企业党建的重点、支部工作的难点和薄弱环节、支部书记队伍能力建设安排教学,把培训过程变为推动实际工作的过程。
(相关地址:http://www.shjcdj.org.cn/jsp/index/main.jsp?level1=3&newsID=1200007242)